权威机构推荐:360引领中国网络安全软件技术发展趋势

近日,全球领先的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发布《IDC TechScape:中国网络安全软件技术发展路线图,2024》报告(Doc#CHC52608824,2024年10月),选取新兴及重要网络安全软件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最终用户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产品技术指导。

本次报告中,IDC根据技术的市场影响以及发展阶段,将技术分为变革型技术、主导型技术以及机会型技术三大类别,360数字安全集团入选XDR、企业浏览器、入侵与攻击模拟、态势感知、终端安全、威胁情报六大技术领域推荐厂商,凭借多个“首创”优势,领跑各个技术类别市场。

变革型技术
XDR变革“DR”系统
IDC认为,XDR不应该仅仅是各类遥测数据的汇聚和展示平台,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多源数据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对恶意威胁,特别是零日漏洞及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检测能力,并通过自动化/半自动化工具提升响应处置效率。

360作为最早开始探索XDR技术的厂商之一,依托近20年一线实战经验,推出360 XDR产品,针对不同体量客户提供一站式开箱即用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安全运营效率。此外,360 XDR率先实现与SaaS化安全大模型深度融合,使得在处理2-10G流量规模的场景中,中小型客户也能轻松获得安全大模型带来的强大防护能力。

增量型技术
持续迭代更新

IDC认为,增量型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衡量的迭代更新,以提供更好的业务成果。这一类别主要包含企业浏览器、入侵与攻击模拟、态势感知、终端安全等技术。

企业浏览器
随着企业对用户、设备和数据安全的关注迅速提升,安全的企业浏览器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IDC认为,企业浏览器的根本优势在于提升和统一了对各种以前未受管控或监管不足的浏览器使用场景的可见性和控制。

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级浏览器,360企业安全浏览器在360安全和AI能力双重赋能下,为企业提供平台化、智能化、更安全的新质生产力工具,助力企业提高桌面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协作成本、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实现全平台统一化场景化管控,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入侵与攻击模拟
在安全评估和测试领域,IDC认为入侵与攻击模拟(BAS)通过不断对企业网络进行模拟攻击,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风险态势,从而了解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安全工具和应对措施。

360在国内首创BAS类产品。360 BAS基于攻击者视角,以实战化、自动化、常态化的自评估机制,为企业机构提供持续性的防御态势评估,度量整体防御效能和差距,同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客户实现安全防御能力的持续提升与闭环。

此外,为快速开展“两高一弱”防御能力自检自查,360 BAS在本地化部署外,支持SaaS化的评估服务,客户只需要在本地部署1~2台Agent,无需协调额外设备资源即可进行自检自查。

态势感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态势感知平台在企业级市场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在IDC看来,安全能力的原子化与平台化成为网络安全建设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国内主流态势感知平台也逐渐趋向于实用化和实战化,有效地帮助客户应对网络攻击,平台的综合能力日趋成熟。

360本地安全大脑是360打造的安全运营平台级产品,整合安全原子能力,体系化提升客户的全局态势感知和主动防御能力。在安全大模型加持下,在企业资产盘点、攻击意图理解、溯源分析举证、自动响应处置和指标总结报告等方面的运营工作显著提质增效,助推安全运营从手动操作到“自动驾驶”,达到智能化运营。

终端安全
终端安全软件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企业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IDC认为,终端安全防护呈现显著的平台化趋势……安全团队可以通过单一控制台实现跨平台的终端安全综合防护。

360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以可靠服务为保障,集防病毒与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终端审计、数据防泄漏、入侵检测与防御于一体,在安全大模型极致赋能下,全方位护航政企用户终端安全。

机会型技术
基于落地场景而发展
IDC认为,机会型技术将基于具体的落地场景来发展。近年来,“威胁情报”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并在企业打造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对恶意威胁追踪溯源、了解安全发展态势等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价值。

基于近20年实战攻防经验,360以领先的威胁情报为基础打造360威胁情报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管理、使用、运营的能力,实现威胁检测更及时、安全运营更高效、管理决策更智慧。

IDC在报告中提到,“网络安全在国家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随着中国企业级用户对于软件形态安全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提升,中国网络安全软件市场将呈现更高的增长。”

未来,360数字安全集团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