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国安,天下安”,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教学科研理念,也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辉一直秉持的育人宗旨。
“对于我们信息学科来说,知识更新迭代是非常快的,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域让你持续去‘吃老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去探索新的技术。”为了能不断产出新的成果,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朱辉平均每隔五年都拓展一个小方向,每隔十年,书柜里的书都会完全换一批。
01 瞄准国家需求 勇担新时代网安之任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成为一个关乎国家主权和每一个公民权益的重大问题。
面对数据呈指数级倍增的大数据时代,朱辉和团队成员聚焦于网络安全领域,在虚拟空间进行着无声博弈。回顾漫漫科研路,“严谨”成了朱辉口中的高频词。“一个国家的工程和相关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力、非常严谨的论证以及足够多的测试才能完成。一个细微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工作。”秉持着严谨的科学家精神,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朱辉在网络安全领域里一路耕耘。
“很多方案本质上来源于需求,然后才是去服务现实的场景。”在保持严谨治学态度的基础上,朱辉一直主张面向需求来做研究。于是,国产商务密码的优化实现就成为了朱辉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早期国家的信息化产业大多是依托国外的平台进行开发,而如今在我国自主建设的新系统里开始要求密码的国产化。然而这一转化的实现绝非易事,过程中有重重挑战,对此朱辉却充满信心与斗志,“能够帮助安全从业者或者密码厂商提高效率到原来的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加快密码的国产化进程,朱辉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便聚焦在怎么将机密计算和传统密码学相结合上,他决定取长补短来解决我们实际中的应用问题,“我是传统做密码应用出身的,在大数据这个发展浪潮下,如果全部用密码去做大量数据的处理,它的性能开销,以及它对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虽然从理论上证明它是很安全的,但在短期来看,很难去实际应用。而机密计算可以从信任的角度和安全模块的角度来保障它数据的处理。”
正是凭借这份严谨踏实、不断求索、臻于至善的治学态度,朱辉稳中求进,一路破解“卡脖子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
02 立足创新发展 始终行走在网安前沿
诚如朱辉所说,网安信息迭代非常快,对知识储备要求更迭的周期也会更短。科研的任务是去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没有固定的答案,就仿佛是在“黑屋子”里面摸索。
最近国家陆续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但依旧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面向个人信息的保护、监管和取证。于是朱辉决心依托重点课题,来逐步实现对相关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目前,朱辉带领团队已陆续申请了几十个团队标准和国家标准,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5项,形成了数据按需保护与安全服务的核心专利群。其中,数据安全服务相关技术被武汉达梦、海康威视、华为等单位用于20余款自主安全可控产品的研发,并在多领域、数百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持续服务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据按需保护相关专利技术被百度、海信、中国电信等单位应用到其数据安全计算产品和数据处理平台中,用于对跨域海量数据的安全协同分析,累计服务10万多企业客户和亿级C端用户,护航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此,朱辉表示,自己将继续致力于开放互联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共享与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研究,重点面向数据安全战略,打破数据开放共享技术壁垒,构建理论与实际应用间的桥梁。同时,朱辉认为AI安全与大数据安全会成为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未来网安全领域的博弈会越来越严峻,不单单有技术前沿的博弈,也有对抗前沿的博弈。”
03 回归教育本源 实现科研与教学双向奔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教学上,为了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朱辉深入挖掘提炼《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计算机通信网》等精品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西电的红色基因传承、师生主题党课、学生科技扶贫等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去。通过寄情于课,把学生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
朱辉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聚焦兴趣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向目标前进的核心。为此,他会通过与学生的反复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技术发展历程和最新前沿技术,让学生尽可能早的接触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让学生融入到研究中来。秉持着自己 “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理念,当学生科研进度受到阻碍时,朱辉都会以自己经验给出相关建议,引导学生在自己自发的实践摸索中收获学习成果,从而锻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益于此,朱辉曾先后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本科生优秀导学团队”等称号,所在的赛博长安团队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
相较过往取得的成绩,朱辉更喜欢立足当下,思考未来,“网络安全的课有一个特点,每隔两三年,内容基本上要换一半。每年都会有新的安全技术出现都有安全的案例,每年都有被淘汰的安全技术,所以说在我们的课本里边的很多技术,如果你拿到的是三年前或五年前的教案去讲,肯定是不行的,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前沿的技术动态,补充到教学中,而科研刚好是一个关注前沿问题的手段。所以说科研跟教学其实是双向奔赴的,尤其是在我们安全学科里面,我们在做科研里边所接触到的一些前沿的问题,遇到的一些典型的案例都可以反哺的……” 对于学科的发展,朱辉的教学科研计划与方式始终在与时俱进地“改变”,但是心中的时代责任与育人使命却一刻不曾改变,在未来,他将继续在网络安全领域探索、创新,用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去点亮网络安全航程上的灯塔。
学生记者 / 张梓琳
记者 / 王 曦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